查看原文
其他

厦门市全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实践探索

2017-03-21 厦门城市规划学会 规划中国

规划背景

        为深化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工作,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根据厦门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市规划委的工作部署,自2015年底以来,委托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全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一张蓝图”及分区空间战略的规划梳理。成果为落实“十三五”、结合相关规划,整合生成年度规划编制项目和实施项目打下坚实基础,强化了“多规合一”平台的统筹功能。通过厦门“多规合一”试点、平台运行实践的总结提升,逐步形成一套可复制、创新实用的“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和平台运行机制工作模式。目前,已完成“一张蓝图”成果,并上线接受管理实践的检验。力求做到适应转型,引导转型,服务转型,进一步发挥了“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的技术支撑作用。


        规划编制围绕四个转型:

        规划目标的转型:构建了以战略引领、以城市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目标;

        规划思路的转型:切实转变观念、探索真正面向管理,尊重、整合部门规划、传统专项规划,体现部门事权空间管理;

        规划方法的转型:突出全域性、系统性和开放性,通过横向比对和纵向比对方法,化解冲突,体现合理性和科学性;

        规划成果的转型:成果体现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一体,具体落实统一的各空间性边界管控和属性。全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编制创新的实践,实现了“多规合一”1.0向2.0升级。

        


编制历程


        厦门市全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项目开展于2015年11月,历时1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阶段:

        2016年1月初——各专项规划的资料收集

        2016年3月——部门座谈及相关部门对接,协调矛盾

        2016年9月中旬——规划委初步审查

        2016年9月下旬——规划委二次审查

        2016年10月——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深化,并与相关部门再次对接

        2016年11月9日——规划委评审会

        2016年12月16日- 2017年1月14日——专项规划公示



工作框架



        按全域性、系统性的总体目标,满足宏观功能区管控、中观系统体系布局、微观用地属性和选址边界划定三个层次要求,分系统进行纵向梳理比对,并在分区层面进行横向空间协调和具体落实,解决空间和时序冲突;并根据事权和属性形成市、区两级空间管控要素,同时反馈和修正市级专项规划。

分系统规划梳理工作框图



规划主要内容



全域规划及分阶段量化指标                                       



第一分册:生态控制线规划


生态框架结构:

        按照厦门城市发展规律和构筑一岛、一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战略要求,结合城市山环水抱的格局特点,规划形成“一环、一带、多廊道”的生态框架结构体系;

        “一环”: 环抱城市的背景山体,也是城市的生态本底和屏障;

        “一带”:市政交通走廊,也是城市的动脉;

        “多廊道”:联系山海之间的多条生态通廊,城市的大型绿楔,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发展的重要屏障。

分级管控原则:

        为加强生态控制区的保护和利用,有利推进生态控制区的实施和建设,将生态控制区分为生态底线区和生态发展区两种类型,并分别制定不同的管控要求;下列区域划为生态底线区,其它区域划为生态发展区:

        1、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郊野公园的核心区,自然保护区;

        2、河流、湖泊、水库、湿地、重要的城市明渠及其保护范围;

        3、坡度大于15度的山体及其它地质灾害易发区;

        4、重要的市政交通走廊;

        5、其他为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需要进行严格保护的基本农田、林地、生态绿楔核心区、生态廊道等区域。

分级划定情况:

        厦门市共划定生态底线区总面积为770.99km²,占生态控制线总面积的77.7%;生态发展区总面积为220.78km²,占生态控制线总面积的22.3%。

生态控制线分级管控规划图


第二分册: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规划


梳理落图重点:

        六线三设施——“六线”包括道路用地的边界线(红线)、基础设施用地控制界线(黄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界线(紫线)、轨道交通及附属设施控制界线(橙线);“三设施”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和公用设施。

管控内容:

        开发边界控制规划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针对文化传承、宜居环境构建和生产空间支撑方面的各类设施的用地线及管控线两类。用地线包括公共文化设施的用地界线、教育设施的用地界线、公共体育设施的用地界线、医疗卫生设施的用地界线、养老设施的用地界线以及各类绿地的用地界线,空间属性上具有唯一性,不能与其他设施的用地界线有交叉;管控线包括各类历史风貌要素范围控制线、各类工业园区范围控制线以及村庄管控范围线,空间属性上具有兼容性,是一种政策区控制线,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其他设施兼容。

管控总体要求:

        开发边界控制规划中的公共设施布局专项根据管控的严格程度和设施的影响力,分两级进行管控,一级重点控制市、区级设施(含部分街道级设施),二级重点控制街道级、社区级设施。一级管控设施的控制线相对刚性,需要经过规定的论证评审程序才能进行调整,二级管控设施的总量是刚性的,但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开发边界汇总图


第三分册:全域城市承载力规划

交通体系

体系内容:

        交通体系规划包括三大类,即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城市交通系统和其它交通设施。其中区域重大交通设施主要包括机场、港口、铁路枢纽和公路客运枢纽;城市交通系统主要包括轨道交通系统、骨干道路系统、骨干公共交通系统、骨干慢行交通系统、货运交通系统和重大交通枢纽系统;其它交通设施主要包括加油加气站、公交场站和公共停车场。

总体布局:

        规划梳理了九大交通系统,整合成交通系统一张图:机场包括高崎、翔安机场;港口包括3大港区,68个地块;铁路包括厦深铁路、福厦铁路、龙厦、鹰厦、福厦客专、东渡港和海沧港货运支线,长度136km,15处场站;轨道总计5条线路,长223公里,11个车场;公路客运枢纽共计10座,约27公顷;快速路366公里,主干路1009公里;公交场站共计192座;公共停车场共计231座;加油加气站共计155座。

骨干路网规划图



水资源体系

体系内容:

    水资源体系包括水源工程、给水工程、污水再生水工程和排水防涝工程四部分。

管控总体要求:

        共18类管控设施/走廊,其中一级管控11类,二级管控7类。

序号

类别

管控级别

设施类别

1

水源工程

一级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库

2

小型饮用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水库

3

平原水库

4

原水泵站

5

原水管渠

6

给水工程

一级

给水厂

7

海水淡化厂

8

二级

给水加压泵站

9

给水主干管

10

污水再生水工程

一级

污水再生处理厂

11

二级

污水再生处理站

12

污水提升泵站

13

再生水加压泵站

14

污水主干管

15

排水防涝工程

一级

河、湖、库排涝泵站

16

河、湖、库水闸

17

非水源水库

18

二级

排水主干渠及附属设施

水资源系统规划一张图

能源体系

体系内容:

        能源体系包括电力工程、燃气工程、成品油工程和其他能源工程四部分。

管控总体要求:

        共26类管控设施/走廊,其中一级管控18类,二级管控8类。

序号

类别

管控级别

设施类别

1

电力工程

一级

发电厂、热电厂、分布式能源站、垃圾焚烧发电厂、500千伏变电站、500千伏高压走廊、22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高压走廊、直流换流站、220千伏电缆终端站

2

二级

11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高压走廊、35千伏变电站、35千伏高压走廊

3

燃气工程

一级

分输站、门站、应急气源站、高中压调压站、高压干管  

4

二级

中中压调压站、储罐站、瓶装液化石油气换气站  

5

成品油工程

一级

油库、油管

7

其他能源工程

一级

氢气管

8

二级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

电力工程规划图


成果运用



将规划成果纳入“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作为规划管理和审批的依据

成果共享内容

平台内容展示—单独调取各专题数据

【资料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




注:本文分享自“厦门市城市规划学会”微信公众号,特此鸣谢。

点击浏览更多相关主题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